公开课

必读

专家引领明方向 项目学习助教学

  教研组长倪美琴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倪老师指出项目化的实质就是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一段视频,让大家学习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化,如何运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解决教学关键问题,让全体教师进一步对活动和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区分,明确了项目化学习的特征。视频中,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愿景、要求与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们醍醐灌顶,对项目化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教师们意识到,项目化学习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给予自己挑战,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倪老师鼓励教师们静心研究,开放思维,努力创新。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逐渐被大家关注和重视,区教研员倪爱珠老师就项目化课堂设计对全体社会法治教师进行了指导。关于怎样开展项目化学习,倪爱珠老师以区优质课的课堂教学为例,对项目化学习的聚焦问题感、具备整合性、激活创造力三个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学校的项目学习活动开发要考虑三个取向:生活取向、学生取向、学科取向。并提出项目化设计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设计的内容要以生为本;设计的活动也要细化具体,可操作性强;设计要有亮点,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倪老师也给与会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出一堂好课给予了专业指导和完整分析。各位老师也与倪老师积极互动,提出自己的观课感受和疑惑。倪老师对每个教师的发言都一一回应,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个好的项目设计需要不断思考和打磨。沈莉莉老师和曾红老师分别就参加优质课评比的经历介绍心得体会。围绕自己设计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后的教学反思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上出一堂好课。对今后新教师赛课和开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研促教,学无止境。倪爱珠老师的专业引领和倾情指导,引导我校社会法治教师用项目化进行教学,激励我们不断提升和超越,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社会法治教研组也定能在教研的路上绽放精彩。

人类首次登月过程探究

本案例由深圳市盐田区梅沙未来学校林诗达、林诗霓家庭提供,指导家长林海、张侠,指导老师鲁莹。  一、选择主题       我们生活在浩瀚宇宙中一颗微小的星球(地球)上,探索地球之外的事务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挑战之一。如果你也喜欢在夜晚遥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有兴趣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科技装备,那就和我们一起来完成这次“人类首次登月过程探究”项目,共同体验那种穿越空间和时间,享受奇幻太空旅行的感受吧。  二、制定规则       成立“人类首次登月过程探究”项目小组。为了做好这次的探究项目,在大家共同商议下,我们决定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经选举此次研究小组组长由林诗达同学担任,组员包括林诗霓同学(妹妹)、林海(爸爸)和张侠(妈妈)。       策划编制“人类首次登月过程探究”项目整体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细化探究内容及分工,合理调配所需资源。首先研究小组把整个项目分为准备阶段、制作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出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最后根据任务内容,结合小组成员能力优势(如林诗达同学动手能力强,林诗霓同学有绘画基础等),进一步明确分工,并设置合理的项目完成时间。       登月探究项目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提前考虑需要购买的物资如登月相关书籍、拼装火箭材料等;准备画纸、画笔等颜料及工具;通过视频、网络和书籍资料,了解首次登月的详细信息;然后将收集的登月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着手绘制“阿波罗”11号探测器示意图和登月返回原理图;着手拼装“阿波罗”11号及“土星”5号运载火箭乐高模型;完成项目成果后,进行项目总结及反思。  三、查阅资料 1.知识储备阶段       影视资料方面。观看探索系列纪录片“阿波罗任务:全面揭秘”,里面公开了很多隐秘镜头,完整的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网络资料方面。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查找阿波罗11号介绍材料,从中收集素材及说明。       书籍资料方面。通过阅读百科全书之太空篇,学习了解太空基础知识及火箭的工作原理。 2.知识汇总整理阶段      研究小组在学习完“阿波罗”11号可供查阅的全部资料后,决定以时间为维度,以关键控制点为线索,编制了登月项目关键控制点一览表,力争完整的描述人类首次登月过程。    ...